當前位置:鞏義市恒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新聞動態(tài) > 正文
(1)飛剪裝置包括:飛剪前沿沿軋件通道安裝了一臺轉轍器。一般情況下,引導軋件到軋線上,當切頭,切尾或碎斷時,轉轍器引導軋件進入剪刃,轉轍器的運動和剪刃位置同步。
(2)飛剪從軋件附屬的基準控制系統(tǒng)中獲得其參考速度。在飛剪位置的基準速度直接與軋件速度成比例。由于飛剪上游的活套控制,其基準速度可能會略有變化。主控基準控制系統(tǒng)也生產(chǎn)了轉轍器驅(qū)動的啟動指令。此指令由飛剪上游的熱探啟動。其真正的啟動指令是根據(jù)實際的軋件速度和設定的切頭切尾長度計算出來的。
(3)在啟動指令之后,飛剪的速度上升到設定值。當發(fā)現(xiàn)了脈沖生成器0位標志,就在啟動的一瞬間會增加一個補償量,以重新確定實際的位置,同時三個剪刃會分布到已知的角度(0、120、240度)。當完成一個“轉鼓0位”程序時,位置補償會儲存在PLC中。此程序只有在飛剪編碼器軸轉動到與剪刃軸相對的典型位置時才能完成(例如:如果編碼器被替代)。
(4)飛剪實現(xiàn)與軋件頭尾部和剪刃同步速度控制,以完成精確的切頭切尾或者實現(xiàn)軋件頭部與吐絲頭的同步動作。當熱探檢測到軋件頭部時,剪刃會執(zhí)行一段經(jīng)過計算的間隔,同時提升或者降低飛剪電機速度。這一間隔的計算基于軋件從軋機出口熱探到預觸發(fā)點的時間(在上一軋件通過時測量)和飛剪的實際速度。同一程序也用作尾部同步運動。
(5)在正常軋制過程中,飛剪不需要手動操作,除非在主控臺上手動啟動剪切程序。通過主控臺操作者可以啟動和關閉飛剪電機。手動模式只用于維護目的,例如跟換飛剪或剪縫的檢查,或飛剪中可能的故障
(6)操作者在控制系統(tǒng)記憶中輸入以下數(shù)據(jù):
切頭長度、切頭可用∕不可用、切尾長度、超速因數(shù)。
(7)檢修工藝及技術要求。
1)要求氣缸達到工作行程,無泄漏。
2)各鉸接點均有油脂潤滑。
3)軸套磨損達三倍于初始間隙(圖紙給定間隙),應考慮更換。
(8)剪刃要求.
1)上下剪刃垂直方向不齊。
2)剪刃閉合間隙要求:0.2mm—2mm。
3)無明顯崩口或剪刃不直。